股票投顾推荐的票为何一买就跌?剖析合同漏洞助你挽回损失
"王老师,您上周推荐的XX科技今天又跌停了!我10万本金现在只剩6万了..."杭州的李先生(化名)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微微发抖。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跟着某持牌投顾公司的"首席分析师"操作,结果每次都是买入就跌,卖出就涨。更让他心寒的是,当初承诺的"一对一服务"变成了群发消息,所谓的"内幕消息"竟和财经网站上公开的分析报告相差无几。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一、那些年我们踩过的"专业服务"坑
(1)"稳赚策略"背后的文字游戏
广东的赵女士(化名)被拉进一个名为"私募建仓群"的微信群,投顾老师每天晒出涨停板截图,声称"跟上操作月收益30%起"。当她支付了2.8万元服务费后才发现,所谓的"金股"其实是当天已经涨停的股票,根本买不进去。"就像阿拉上海人讲的'画饼充饥',看得见吃勿着呀!"
(2)服务缩水像"变脸"
山西的刘先生(化名)购买了5万元的"至尊VIP服务",合同写明"每日3支精准短线"。结果第一周还能收到2-3条消息,第二周开始变成群发的早盘策略,到第三周干脆只剩财经新闻链接。"这和菜场里'挂羊头卖狗肉'有啥区别?"
二、合同里藏着的"逃生通道"
(1)模糊的业绩承诺条款
多数投顾合同会写"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表现",但同时又用"年化收益80%+"等字样吸引客户。这种自相矛盾的表述实际上违反了《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第24条关于"不得承诺收益"的规定。
(2)服务标准缺失
我们统计了37份投顾合同,发现86%未明确约定:
- 每日提供几次操作建议
- 是群发还是专属服务
- 老师是否具备相应资质
- 未达标时的补救措施
三、过来人的维权经验谈
深圳的周先生(化名)通过梳理银行流水、保存聊天记录、对照合同条款,最终在专业人士协助下,两周内拿回了大部分服务费。"关键要抓住三点:证明服务与承诺不符、对方存在误导性陈述、自己是在被诱导情况下签约。"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
行动建议:
1️⃣ 整理所有交易记录和沟通证据
2️⃣ 对照合同找出未履行条款
3️⃣ 寻求专业指导制定协商方案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