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涨63%又暴跌54%,药捷安康上演港股“最惨烈过山车”


来源: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近日,港股市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资本过山车游戏。

药捷安康,这家上市不足三个月的生物科技公司,在9月16日一度大涨63%、股价冲高到679港元/股,市值逼近2700亿港元巅峰后,午后股价闪崩,股价下跌54%,市值缩水至762亿港元。

市场的剧烈震荡并未停止,17日开盘后股价再次大幅波动,半小时内拉升27%。直至18日,仍在下跌,收于180.7港元,下跌12%。

在暴涨暴跌里,千亿市值迅速蒸发殆尽。到底发生了什么?

来源/百度股市通截图

01 药捷安康,怎么了?

先来看下这是家什么公司。

根据招股书,这是一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处于注册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2014年注册成立,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Tinengotinib ,TT-00420)是一种多靶点激酶抑制剂,可靶向治疗若干耐药性、复发性或难治性肿瘤。 招股书中提到,“概不保证我们最终将能够成功开发及销售我们的核心产品或任何管线产品”。

专注医药领域的安徽海富投资合伙人胡明介绍,药捷安康的管线,即TT-00420等抗癌药,是能“讲故事”的概念,特别招“游资”喜欢,但是缺乏基本面支撑泡沫容易破灭。

更重要的是,“流通盘很小,市场上少量资金参与就可以影响股价”,胡明表示,“相比美股,港股对生物科技股有做空限制,导致空头对冲不足,多头情绪主导时,波动更极端”。

今年6月23日,药捷安康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3.15港元,总股本约3.97亿股,上市时总市值约52亿港元。其IPO公开发行1528.1万股,其中基石投资者认购约979万股,实际流通股仅约549万股。

药捷安康无收入、持续高研发投入,具备典型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的财务特征。根据招股书及2025年半年报,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118万元、0元,亏损分别为3.4亿元、2.75亿元。到了2025年上半年,收入依旧为0,亏损为1.23亿元。

来源/财报截图

上市后,药捷安康股价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爬坡。6月底到8月初一个多月,公司股价维持在20-40港元之间。8月中旬股价进入50-60港元区间波动。

关键转折出现在8月25日,公司公告称将被纳入恒生指数系列成份股,包括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等,并将于9月8日生效。

从9月1日起,药捷安康股价稳步上行,加上公司在9月10日公告,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乳腺癌的II期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的临床默示许可。利好叠加之下,药捷安康在9月12日和15日出现爆发式上涨,单日涨幅分别达77.09%和115.58%。

02 惊险一幕,是如何发生的?

这场资本过山车的高潮在9月16日到来。

9月15日,药捷安康被纳入“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这是由国证指数发布的“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为反映港股通范围内创新药领域上市公司的运行特征。该指数的编制方案显示,成分股每季度调整一次,分别在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执行——正是在9月15日这次定期调整中,药捷安康被新纳入指数。

来源/国证指数官网截图

纳入之后意味着什么?

市场上存在多只跟踪该指数的指数基金(ETF),这些产品必须严格复制指数成分股及其权重。一旦某只股票被纳入指数中,“ETF这些被动资金必须按比例买”,胡明表示。这就形成了大量刚性购买需求。

9月15日当晚11点,就有股民在股吧中提醒,药捷安康纳入指数后“大概率是基金接盘”。

纳入之前,药捷安康的日均成交额仅一千多万港元,实际流通股份非常有限。而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基金官网上显示共有7只,包括5只ETF和2只联接基金。据已披露的净值规模不完全统计,这些基金总规模超过240亿元。药捷安康在指数中的初始权重约为2.63%,据此推算,相关指数基金需被动配置至少超过6亿港元的该股票。

来源/国证指数官网截图

于是,一个极端的供需失衡出现了。原本日均成交仅1000多万的股票,突然需要在极短时间内迎来至少超过6亿港元的被动买入,直接触发股价剧烈波动。

那为何之后又出现暴跌?

“这支股票就不值那么高的价。之前太多资金想钻空套利,等ETF被动配置完毕,后续再也没有这么大的买盘来支撑,再加上追高进来的散户开始’追涨杀跌’,争相抛售、集体出逃,结果就是踩踏式下跌。”一位行业人士感叹,“一场戏唱完了,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事就是小盘股流动性差 + 指数规则僵硬 + 被动投资疯狂扩张,三个因素撞在一起炸了”,安徽海富投资董事长王友表示。

03 指数纳入机制现漏洞?

王友表示,这次事件其实是三方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药捷安康刚上市,与投资者暂时沟通不足,还没有充分向市场传递管线情况、商业化路径等关键信息,会导致预期差过大。而指数编制方面,可能过度侧重创新药的标签,而忽略了股票本身的流动性、和市值稳定性等指标。还有一点是新股纳入指数,没有设置足够长的观察期。

根据“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编制方案,样本股的筛选首先需剔除近一年日均成交额低于1000万港元的股票,再将剩余股票按日均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50名作为指数样本。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选样方式  来源/国证指数官网截图

药捷安康在形式上应符合这一标准。但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则对流动性的考量略显不足。药捷安康事件中,流动盘子太小也是股价暴动的主要原因。

“现在很多指数选股更看重是不是热门行业,而不是公司稳不稳,这就容易被短线资金钻空子”,胡明表示。

此外,信息透明度问题也值得关注。国证指数公司此次调整,未进行事前公告,直至9月18日其官网样本明细中,仍未更新药捷安康的纳入信息。但是从交易所ETF申赎清单中,已经看到药捷安康在列。

这种信息披露的滞后与不对称,使得普通投资者难以第一时间准确获取关键信息。

围绕“药捷安康为什么快速纳入指数”,“在信息披露上的延迟”的疑问,凤凰网财经致电编制该指数的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但电话始终处于“正在通话中”。凤凰网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转而联系其母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接线人员确认国证指数官网的确尚未更新信息后,表示因药捷安康属港股公司,“不是特别清楚”,建议提交文字材料后由专员回复,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药捷安康事件目前已告一段落,但背后折射出的市场机制问题值得关注。

王友表示,这其实是ETF生态的常见问题,“现在全球被动投资占比越来越大,但ETF选的股票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存在可被系统性利用的模式,如 "指数纳入套利",资金提前埋伏即将被纳入指数的小盘股,尤其行业热点概念股,“等待被动资金抬轿后高位出货”。

不仅如此,他表示,还可能出现"低流动性收割",即针对港股/A50等市场中流动性差的标的,通过制造短期交易热度,吸引ETF被动配置。一系列事件,也可能会让套利资金更频繁行动,“若监管不干预,此类策略将瞄准更多新股,尤其是生物科技、新能源等热门赛道,形成上市→炒作→纳入指数→套现的闭环”。

这场事件,反映出在市场结构、信息透明与投资者保护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此背景下,强调企业质量、倡导长期价值投资,也显得尤为重要。

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广州举行。本次论坛特邀莲华资产管理合伙人洪灏与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以对话形式激辩“十年大牛市”的可能性,为全球资产配置提供前瞻思路与实战洞察。经济学家付鹏与正安中医创始人梁冬也将展开跨界对谈,深入探讨传统文化价值重估、黄金市场走势及AI技术对资产定价逻辑的影响。闭幕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与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将压轴出场,共议湾区发展新机遇。

同时,为彰显中国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助力内地与香港股市健康发展,由凤凰卫视、凤凰网发起的“2025凤凰之星上市公司评选”活动,也将在论坛期间同步揭晓。

目前9月24日主论坛观众报名通道已正式开放,欢迎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会,共同关注市场健康发展与长期投资价值。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暴涨63%又暴跌54%,药捷安康上演港股“最惨烈过山车”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