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大佬卖金表,要IPO了


金价狂飙下,港股IPO热度不减。

作者 | 笔锋

来源 | 投资家

金价狂飙下,港股IPO热度不减。

在金价突破历史高位的当下,黄金 正从“压箱底”的保值品,加速变身资本市场的“硬通货”,而金价的一路飙升,也带火了黄金饰品企业的资本动作。老铺黄金、梦金园、周六福已相继登陆港股,潮宏基则完成递表动作,而紫金黄金国际也通过港交所聆讯,估值约300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IPO。整个黄金饰品行业,可谓资本热度空前。

当行业巨头们争相借资本东风破局,莆田“金表大佬”西普尼也不甘示弱,于近日通过港交所聆讯正式敲定IPO时间表,计划月底挂牌,同时也意味着这家曾在新三板两次挂牌又摘牌、冲刺A股与北交所未果的金表厂商,终于在港股找到新出路。

它的创始人李永忠,出身莆田黄金世家,从小在金匠作坊里长大,却将传统手艺推向资本市场,靠着“足金+手表”打造独门生意,2024年创下4.57亿元营收,更以35.83%的市场份额,坐稳中国足金手表行业头把交椅。

莆田“金表大佬”的家族生意。

西普尼实控人李永忠,出生于福建莆田北高镇,一代打金匠人出身,家乡有“黄金珠宝首饰之乡”的称号,这里不仅是黄金珠宝的发源地,更是中国黄金产业的“黄埔军校”。

李永忠,就是在这片黄金沃土中长大的70后。2003年,他带着多年的行业经验,从莆田北高镇来到深圳,创办珠宝公司。2013年,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又将目光投向了黄金与手表的结合,与女婿胡少华在深圳共同创办“尊尚钟表”,后来更名为西普尼。

2015年,李永忠的两个儿子李硕和李林茂,通过增资方式加入公司,共同打造这个“足金手表”品牌,从此形成了李永忠、胡少华、李硕、李林茂四人合计持股61.60%的控制权结构,“家族式管理”刻进了企业基因。

莆田商人在珠宝行业的集群优势,成为西普尼崛起的隐形翅膀。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黄金珠宝经销商,都与莆田籍商人有关联,这种庞大的人脉网络和供应链资源,让西普尼得以快速打开市场。

传统金饰同质化严重,而高端机械表又价格高昂,中间存在一个“用黄金价值,对冲手表贬值”的市场空白。于是他们推出中国首款可量产的足金手表,将黄金的保值属性与手表的实用功能结合,精准击中下沉市场“买金保值”的消费心理。

这种差异化策略很快见效,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2023年西普尼以8.97%的销量占比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表品牌,更以35.83%的GMV占比垄断了足金手表细分市场。从财务数据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3.24亿元增长至4.57亿元,毛利率从19.8%提升至27.2%,呈现出“规模与利润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金表龙头的生意经。

当传统金饰深陷同质化竞争时,西普尼将足金材质与手表功能结合,打造出“能戴的黄金资产”,精准击中下沉市场“买金保值”的消费心理,这种创新让其在仅16.2亿元规模的足金手表市场中迅速占据三分之一以上份额。

家族化治理,是其另一张王牌。李永忠家族四人合计持股61.60%的集权结构,让企业能快速决策,而全国70%莆田籍珠宝经销商的人脉网络,更使其铺就3000个销售点,4家一级经销商常年贡献超70%收入,这种“熟人经济”模式,在发展初期事半功倍。

为平衡风险与增长,西普尼发展出“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打造“西普尼”和“金熊”两大自有品牌赚取溢价,另一方面为老凤祥、周大生等代工消化产能,2024年代工业务收入达1.19亿元,占比26%,成为稳定现金流的重要支柱,展现了莆田商人特有的生存智慧。

面对金价剧烈波动,其使用的黄金租赁模式,堪称教科书。通过向银行租赁原料到期归还同等黄金,在金价暴涨的行情中,成功锁定成本,这套对冲机制让,让公司避免了成本失控,也是毛利率逆势提升的关键。对比同行普遍采用的“随行就市”定价法,这种模式更能稳定利润,但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和银行关系,这恰恰是莆田商帮擅长的资源整合领域。

产品端则紧跟智能风潮,推出内置华为机芯的足金手表,把传统金表的“老气横秋”改造成“科技轻奢”,被当作是华为智能金表的平替。更重要的是,这种创新打破了金表作为“保值工具”的单一属性,开始吸引30 - 45岁的消费群体,虽然智能系列仅贡献6.1%收入,却有效重塑了品牌形象,为渠道扩张提供了新的说辞。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支撑了这种转型,从2022年的845万元到2024年的178万元,其研发费用率,在传统珠宝企业中已属难得。

渠道扩张上,延续了莆田商帮的“人海战术”。西普尼的销售网络,从一线城市商场延伸到县域珠宝店,尤其在三四线城市渗透率远超同行。这种布局,精准契合了黄金消费“下沉化”趋势。

不过这套生存术,也正面临双重考验。一方面金价持续高位运行,价格波动已让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智能手表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金表。华为、苹果等科技巨头的入场正在重构市场规则。西普尼的创新还停留在“黄金+智能”的简单组合,缺乏核心技术壁垒,这使得6.1%的智能业务收入增长,显得后劲不足。

IPO之路,颇为波折。

莆田“黄金家族”打造的西普尼,尽管头顶“中国最大金表商”的光环,但其IPO之路却走得异常坎坷。从2016年首次挂牌新三板试图登陆A,到2019年无奈摘牌后,筹备深交所创业板IPO,再到2022年二次挂牌新三板,却于2024年11月再度摘牌转战港股,2025年6月又因招股书失效二次递表港交所,直至近日才终于通过聆讯,敲定9月底登陆香港主板计划。

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黄金珠宝估值逻辑的深刻转变。2023年老铺黄金港交所上市首日暴涨70%,2024年梦金园成功登陆港股,让西普尼不得不放弃A股转投港股。

但IPO的波折远不止于市场选择,但随着金价上涨,公司不得不采取“黄金减量、价格不变”的策略,2024年每支金表平均黄金重量同比缩水17.4%,从5.48克降至4.32克,售价却维持在2856元/支不变,虽使得毛利率有较大提升,却可能损害品牌形象。

更严重的还有存货周转问题,2024年末公司存货高达6.56亿元,存货周转天数长达708天,意味着现有库存需要近两年才能消化完。相比之下,周大福、老铺黄金等同行的存货周转天数普遍在200-300天之间,其存货管理能力明显落后。

而客户集中度极高,又构成另一大风险。2022至2024财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分别高达91.34%、91.08%和87.26%,客户高度集中导致议价能力弱,一旦主要客户流失,将对公司收入造成重大影响。特别是2023年开始,西普尼还放宽了客户账期,显示公司渠道话语权有所减弱。

为寻求新的增长点,西普尼押注智能手表和出海战略。2023年,公司推出内置华为智能机芯的足金智能手表系列,2024年智能手表收入达到2802.5万元,但仍仅占总收入的6.1%,且毛利率仅为18%,远低于传统金表业务。

出海方面,2024年,西普尼与马来西亚经销商合作,获得了首批手表的订单,并计划进军中东市场。然而,在劳力士、欧米茄等国际品牌已深耕多年的中东市场,西普尼能否成功突围还是未知数。

西普尼的“金表生意”,表面看是黄金与手表的结合,实则是工艺、成本、市场与消费者心理的复杂博弈,当金价上涨让“含金量”成为消费者敏感点,公司被迫“瘦身”,但高库存、客户集中、增长乏力的隐忧,正在让这场“金表梦”面临严峻考验。

西普尼的IPO之路,也折射出传统黄金珠宝企业面临的普遍困境。主业增长见顶、金价波动剧烈、存货周转效率低下、渠道控制力薄弱,公司选择智能手表和出海两条转型路径,但前景尚待验证。

智能金表这一创新产品,本身就存在价值悖论。智能产品迭代快,功能过时即贬值,属于功能性消费;而足金更多带有投机、收藏属性,两种属性如何协调是一个难题。而市场真正期待的是,这家以“足金+手表”打造独门生意的企业,能否在IPO后真正解决高库存的包袱、打破客户依赖的枷锁,让“金表”从一个产品标签,升级为值得信赖的品牌符号。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莆田大佬卖金表,要IPO了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