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讨薪”风波,3年累亏超16亿元,美克家居危情逼近


对于美克家居而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化解债务危机、重建员工与供应商的信心。

于帅卿 中房报记者 许倩丨北京报道

一场由欠薪引发的风波,将昔日“高端家具第一股”美克家居推入舆论漩涡。

近日,美克国际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克家居”)旗下核心品牌“美克美家”被曝出现大面积欠薪、拖欠供应商货款问题,波及员工超400人、供应商数十家,部分门店已悄然关闭。在一个名为“美克全国维权”的微信群内,员工们实名登记被拖欠的薪酬,初步统计已超千万元。

“任职多年,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离开公司。”9月23日,一位已离职的美克美家员工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欠薪现象从2024年就开始了,从延迟十几天,到目前拖欠我3个月薪资及去年12月的底薪和提成。

这起“讨薪门”事件,撕开了美克家居深陷经营困境的冰山一角。自2022年起,这家曾代表中产生活格调的上市公司业绩急剧下滑,连续3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如今,这家行业巨头正面临自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生存考验。

对于欠薪与业绩下滑问题,记者致电致函美克家居证券部,其工作人员电话回应称,“该部门暂无接收员工直接反映的欠薪记录,但已关注到外部报道,正在内部核实,最终信息请以公司公告为准。对于业绩下滑,公司当前确实面临较大压力,这与地产行业下行这一周期性挑战有关。不过,2025年上半年,企业的业绩表现相比前期已有所改善。”

二级市场方面,美克家居近几个交易日股价波动较大。9月17日、18日,连获两个涨停后,9月19日盘中触及跌停,截至9月26日收盘,美克家居报2.25元/股,跌1.75%,总市值约为32亿元。

兑付承诺再度落空

“从去年年初开始,工资发放就出现延迟。”离职员工冬冬(化名)告诉记者,起初我没太在意,毕竟在公司多年,领导也一直强调要相信公司。但随着时间推移,欠薪情况愈发严重,公司却始终未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据冬冬回忆,公司在今年5月份曾推行“自负盈亏”方案,承诺各城市完成收款目标即可正常发薪,期间共回款约3亿元。然而资金到账后,该计划却被叫停。到了7月份,管理层再次承诺将在8、9、10这3个月内清偿去年的欠薪,但承诺再次落空,最终引发了员工9月7日的集体维权行动。

除了拖欠工资,部分员工购买的内部理财产品也出现兑付危机。另一位离职员工月月(化名)称,“大部分理财欠款仍未兑付,即便有人起诉胜诉,也因公司账户没钱而无法执行。”

“为换取现金,美克家居正通过全国出售店样、清仓库存来支付房租水电等刚性支出。”据相关报道,其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标志性门店已陆续撤店或大幅缩减面积,昔日2000平方米的旗舰店被切割至不足800平方米,店内“清仓三折”的标签也少人问津。

供应商群体的处境同样艰难。一位代加工工厂人员在网络平台上表示,“美克家居压着货不收,还拖欠货款”。据员工冬冬反映,公司高层曾就欠款问题与供应商开会,提出以商票支付,但遭拒绝。

关于员工薪酬兑付的问题,据员工反映,在集体维权后,公司承诺最晚于9月26日结清部分历史欠薪。然而,截至9月26日,员工并未收到款项,公司高管随后通知,兑付日期将推迟至9月30日。

面对各方追讨,冬冬补充称,公司曾在内部群中统一使用话术回应,将问题归因于“行业低迷”和“组织优化”,并声称“已有切实方案并在沟通”。此前,美克家居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对外声明中也表示,“高度重视员工稳定,正积极优化现金流”,并强调将“依法依规维护员工权益”。

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美克家居的员工数量出现快速缩减。2023年,美克家居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10170名,2024年在职员工的数量则下降至8888名,减少超1200名;2025年上半年则未披露员工相关信息。

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美克家居的欠薪、欠款及关店事件不仅损害自身品牌,还将引发连锁反应:上游中小供应商可能面临债务风险,影响产业链稳定,加盟商信心受挫加速退出,进而冲击整个中高端家居行业的生态稳定。

业绩连续下滑

欠薪问题的持续发酵,其根源在于美克家居早已亮起红灯的财务情况。

成立于1995年的美克家居,以“艺术服务生活”为理念,从出口松木家具起家,逐步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家具出口企业之一。

2000年上市后,成为家居行业最早的上市企业之一,公司战略重心逐步转向国内零售市场。2001年,旗下连锁零售品牌“美克美家”诞生。2002年,美克美家与美国著名家具品牌“伊森艾伦”合作,在天津开出第一家连锁店,并在全国40余座城市开出超70家家具连锁店,成为高端家居行业的标杆。

2014年,公司将证券简称变更为“美克家居”,标志着从家具制造商向多品牌、多渠道国际综合家居消费品公司的转型。依托家具制造业的深厚根基和零售品牌的成功,美克家居一度是业内仰望的标杆。

然而,自2022年起,美克家居业绩急转直下,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2022年至2024年,其营业收入从44.96亿元滑落至33.95亿元,降幅24.49%,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亏损从2.89亿元扩大至8.64亿元,降幅高达198.96%,3年累计亏损超16亿元。

进入2025年,情况并未根本好转。2025年一季度,美克家居虽实现短暂盈利1.05亿元,但营业收入仍同比下降11.66%。

2025年上半年最新数据显示,其营业收入为15亿元,亏损8798万元。虽然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亏损仍高达3.17亿元,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并未改善。

此外,2025年上半年,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6家企业仅有2家实现盈利,亏损最高达2595万元,整体业务承压明显。

与此同时,美克家居的资金链压力不断加剧。截至2025年上半年,美克家居的资产负债率已攀升至63.1%,货币资金仅剩1.56亿元,而短期借款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高达18.3亿元,流动比率仅为0.84,速动比率低至0.27。

有业内人士表示,速动比率低于1,通常意味着公司可变现的流动资产已经无法覆盖短期债务,资金链非常紧张。

资金压力也直接反映在司法风险上。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美克家居2025年新增开庭公告32条,远超2024年全年的8条,案件多涉及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和劳动争议。

经营模式之困

美克美家的门店多位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面积普遍在1000平方米以上,部分超过2000平方米,这种布局注定需要高强度的资产投入。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消费力旺盛的时期,该模式确实能通过场景化体验强化品牌高端形象;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却成为拖累公司现金流与盈利能力的结构性难题。

2025年上半年,其直营业务营业收入为6.25亿元,同比降幅达15.2%,疲态尽显。为缓解压力,美克家居不得不持续收缩门店。年报显示,门店数量从2023年的141家缩减至2024年的111家,2025年上半年又进一步关闭了4家低效门店。

直营门店的经营面积由2023年的26.62万平方米减少至2024年的21.51万平方米,降幅19.2%。经营面积的收缩并未立即带来成本优化,2024年的租金及物业费用反而上升12.47%,达到4.96亿元,反映出关店过程中可能面临高额违约成本,短期难以实现轻装前行。

渠道收缩也直接冲击客户基础。2024年,其核心的钻石卡、白金卡会员人数增长几乎停滞,仅比2023年增加49名、41名,金卡会员数甚至出现下滑,比2023年减少125名,核心客户基础正在松动。

为扭转颓势,美克家居推行了一系列转型变革,包括向“直营+加盟”模式转型、拓展大宗业务和海外市场。2025年上半年,美克家居国际批发业务营业收入达8.0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超过50%,成为重要的增长点;大宗业务也迅速崛起,与多家头部房企及高端酒店达成合作,收入实现同比增长,初步形成新增长点。

柏文喜表示,美克家居的困境具有行业代表性,它警示整个家居行业,在房地产下行、消费理性化的时代,重资产、慢迭代、高成本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唯有向轻资产、快响应、强现金流管理转型,才能在寒冬中生存。

对于美克家居而言,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化解债务危机、重建员工与供应商的信心。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身陷“讨薪”风波,3年累亏超16亿元,美克家居危情逼近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