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东北首个“市市通高铁”的省,来了
9月28日,横跨辽宁与吉林两省的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线路起自沈阳北站,沿线经沈阳市、抚顺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5个地市(州),终至长白山站,全长约430公里,全线共设沈阳北站、伯官站、抚顺站、东韩家站、新宾站、通化站、白山东站、江源东站、长白山西站、长白山站10座车站,最高时速按350公里运营。
沈白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主通道的区域连接线。
从此刻开始,沈阳北至通化、白山东、长白山西站最快分别1小时01分、1小时23分、1小时39分可达。北京朝阳、沈阳北至长白山站最快分别4小时33分、1小时53分钟可达,较目前动车组列车运行时间均压缩1小时23分钟。
它的开通,带来两个重要意义:
第一,辽宁正式加入“市市通高铁”阵营,成为全国第11个。
在此之前,东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率先实现。2018年12月,随着南龙铁路通车,至此福建省下辖的9个城市全部通上了高铁。
2019年,安徽、江苏、江西、河北几乎在同一时间实现了市市通高铁。之后河北、广东、河南、湖南、广西晋级。
强调一下,这里的高铁是指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动车与高铁。
其中江西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市市通350公里时速高铁”的省。
如今沈白铁路开通,抚顺终于结束了没有高铁的历史,让沈阳也加入了这个大家族。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公开报道梳理
第二,东北终于迎来了首个市市通高铁的省。
从大区域来看,在东北破零之前,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分属于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如今东北加入,只剩下西北和西南。
不过,西南很快也会迎来破零,盘兴高铁9月6日开始联调联试,预计11月底开通,届时贵州也将实现市市通高铁,成为全国第12个。
02
辽宁,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从中国高铁发展时间来看,辽宁市市通高铁的时间,本该更早。
毕竟中国第一条高铁,诞生在东北与华北。
1999年8月,秦沈客专开工建设,2003 年8月15日通车运营,成为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时速200公里。
辽宁与河北成为全国率先开通高铁的省。
之后才有了2008年相继开通的京津城际、济胶客专、合宁铁路。
2007年铁路第6次大提速,和谐号动车组开进辽宁,成为全国首批开通动车组的省份。
2012-2018年,陆续开通哈大高铁、盘营高铁、沈丹高铁、京沈高铁等线路,高铁运营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曾一度居全国第一。
同时,2018年底,辽宁14个地市中就仅剩抚顺没有开通高铁了
然而,进入2020年后,辽宁高铁建设明显放缓。
相比之下,其他省份的高铁建设速度,都在加快。
其中江西的速度,可圈可点。
2013年之前,江西被称为环高铁地带。
之后江西奋起直追,2014年随着沪昆高铁杭长段通车,江西拥有了第一条高铁。之后江西像开挂一样,高铁里程排名不断攀升。
到2019年12月,随着昌赣高铁开通,江西迈入“市市通高铁”时代。江西成功实现逆袭。
而且,随着去年年末昌景黄高铁通车,江西成为了全国首个“市市通350公里时速高铁”的地区。
从2014年之前的没有高铁,到如今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市市通350公里时速高铁的省,江西完成了青铜到王者的蝶变。
截止到去年年末,江西高铁运营里程2294公里,位居全国第7。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公开报道梳理
从2024年各省里程变化来看:
第一,山东高铁增量里程最多,一年增加了367公里。在这一增量助攻下,山东高铁总里程超越广东,登顶全国第一。
第二,浙江、四川的增量里程也在300公里以上,总里程顺势超越2000公里,排名则从2023年的第12、第13跃升至2024年年末的第11、第12位。
第三,甘肃增量里程224公里,排名从2023年的第16位跃升至第14位。
第四,广西、山西高铁增量里程在100公里以上,排名分别从2023年的第10、第19位跃升至2024年年末的第5、第18位。
第五,2024年高铁运营里程在2000公里以上的省市自治区数量增加了浙江和四川,3000公里里程以上则出现了山东和广东。
同期的辽宁,高铁里程没有变化。
具体来看,辽宁高铁建设速度较慢,是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如地质、资金、经济、协调、战略等。
高寒冻土区冬季路基冻胀、夏季融沉,叠加极端温差导致轨道稳定性难题,沈白高铁等项目需穿越11条断裂带,桥隧比高达78.4%。
此外,在东北修铁路,除了技术难题的攻克耗费时间,长达半年的冬天,也让施工期大大缩短。
正因难度大,所以造价贵。
沈白高铁总投资722.91亿元,其中国铁出资38%,辽宁出资31%,吉林出资31%。每公里造价达1.68亿元,较平原地区高出15%-20%。
地方财政承压显著,三省负债率高企,长辽通高铁406亿元、秦沈二通道辽宁段 589亿元等巨额投资难以支撑,且普铁维护年均需数百亿资金分流资源,多个项目因资金问题被中央驳回或延至“十五五” 开工。
经济人口层面,虽辽宁为东北人口净流入地,但区域整体外流趋势导致客流支撑不足,且地处铁路网末梢,缺少“八纵八横” 过境通道的先天优势,高铁经济拉动效应受限。跨区域协调亦存梗阻,牡敦高铁等跨省项目因两省资金分摊、规划衔接问题推进迟缓,秦沈二通道等项目还面临线路走向争议与审批流程羁绊。
此外,早期作为高铁探路者完成技术积累后,国家建设重点转向骨干通道,辽宁部分线路优先级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尽管辽宁正式加入了市市通高铁大家族,但高铁里程排名,往后必然还会下滑。
03
高铁建设潮下,下一个是谁
辽宁之后,下一个市市通高铁的地区是谁?
下一个是贵州,前文已经提到,11月底盘兴高铁开通。
之后大概率是山东。山东目前仅东营没有通高铁,正在等待津潍高铁通车,预计2027年。
浙江目前仅舟山未通高铁,连接舟山与宁波的舟甬铁路预计2028年建成。
陕西目前有铜川、延安、榆林、安康、商洛未通高铁,需要等待2028年西康、西十、延榆高铁通车,实现市市通高铁。
随着中国高铁建设提速,未来市市通高铁的省域数量会继续增加。
2020年国家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描绘的蓝图是:
到2035年,全国铁路网达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到2050年,将建成更加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
所以,未来中国的铁路建设,还将继续加码。
国铁集团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到,预计到2030年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18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6万公里左右。
今年内,已经开通的高铁有渝厦高铁重庆段、合新高铁安徽段、沈白高铁、襄荆高铁,年内还将有杭衢高铁、盘兴高铁、沿江高铁武宜段、西延高铁、包银高铁内蒙古段、广湛高铁、南凭高铁崇凭段、金建高铁、宜兴高铁、温玉高铁将开通。
2026年预计将有14条高铁路线开通。
04
高铁站建设潮也来了
随着高铁里程逐年增加,线路越来越多,新一轮高铁站建设潮,尤其是高铁枢纽之地的高能级城市。
规划15台29线的重庆东站,已于今年6月份投用。
南京正在建设规模与站台数超越现有的南京南站的南京北站,16台30线的超级枢纽,预计2026年建成。
制图:城市财经;资料来源:公开报道梳理
深圳也在建设规模与站台数超越深圳北站的深圳西丽高铁站,建成后将成为深圳最大的高铁站。
上海正在建设的上海东站预计2027年完工,建成后将成为上海市内仅次于虹桥的第二大高铁站。
苏州正在建设苏州北站。
西安正在建设西安东站。
此外,已经拥有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西站、航空港站,且正在建设郑州南站的郑州,又要建三个新的高铁站,东部新城站、大关庄站、岗李站。
郑州市不久前发布的《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21—2035)》明确提到:
加快建设郑州南站,改造郑州站、优化航空港站、升级郑州西站,谋划新建东部新城站、大关庄站、岗李站,形成“五主多辅”的铁路客运枢纽体系。
其中的东部新城站,是高规格站,未来将与郑州站、郑州南站、郑州东站、航空港站形成“五主”,郑州西站等其他站形成“多辅”局面。
随着国内高铁运营里程每年不断增长,以及运营时速的不断提升,未来不仅是大城市,普通三四线城市也会有不少新的高铁站诞生,也会有旧的高铁站扩建。
交通强国战略,正在稳步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