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顾服务与宣传大相径庭:一位股民的维权之路
"老师,您推荐的这只股票不是说至少能涨30%吗?怎么现在跌了快一半了?"广州的李先生(化名)盯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手指微微发抖。三个月前,他在某持牌投顾公司的"金牌分析师"推荐下,投入了28万元购买了一揽子"高成长性个股",如今账户缩水近四成。更让他心寒的是,当初承诺的"一对一专属服务",现在连客服电话都难打通。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一、甜蜜的承诺与残酷的现实
去年10月,李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加入XX投顾至尊会员,享机构级操盘策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参加了免费线上讲座。直播间里,自称"王首席"的分析师展示着过往战绩:"上个月带会员布局的XX科技,累计涨幅87%!"
"当时屏幕上全是'老师厉害''跟着吃肉'的弹幕,"李先生回忆道,"王首席说新会员限时享受59800元/年的优惠价,还赠送'涨停板狙击'内参。"在连续三天"洗脑式"宣传后,他刷信用卡购买了服务。
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冷水:
- 服务缩水:承诺的每日3条精准操作建议,实际每周才发1-2条模棱两可的大盘分析
- 荐股质量差:推荐的12只股票中,7只出现10%以上跌幅,3只甚至触发止损
- 客服变脸:缴费前秒回的"投资顾问",缴费后回复速度堪比"树懒"
二、揭开投顾营销的"套路剧本"
通过走访多位有类似经历的投资者,我们发现某些持牌机构存在以下操作模式:
营销环节 | 常见话术 | 实际状况 |
---|---|---|
获客阶段 | "免费诊股""限时讲座" | 获取联系方式后高频轰炸 |
转化阶段 | "名额有限""涨停验证" | 展示PS过的交割单或选择性披露战绩 |
服务阶段 | "机构建仓""即将启动" | 推荐高位接盘或流动性极差的标的 |
上海股民张阿姨(化名)的经历更具代表性:"那个小姑娘天天'阿姨长阿姨短',说我中签的科创板新股他们有关系能提前卖出,结果交了5万8服务费,连交易软件都没换!"
三、维权路上的关键转折
当李先生要求终止服务时,对方搬出合同条款:"由于已提供投资建议,费用不予退还。"这让他几乎绝望,直到在股吧看到其他投资者的维权经验。
关键维权步骤:
1. 证据固化:保存所有聊天记录、宣传材料、转账凭证
2. 服务比对:将实际服务与宣传承诺逐条对照
3. 理性沟通:通过书面函件明确诉求,避免情绪化对抗
"最庆幸的是当时录下了直播间的收益承诺,"李先生说,"后来通过专业团队协助,最终拿回了大部分费用。"
四、给投资者的实用建议
- 警惕"稳赚"话术:证券法明确规定,投顾机构不得承诺收益
- 核实资质信息:通过证券业协会官网查询投顾人员执业编号
- 小额试水:先购买最低档服务,验证质量再考虑升级
- 保留证据:特别保存营销过程中的收益承诺证据
杭州的90后投资者小陈(化名)分享道:"现在看到'主力建仓''即将拉升'这类话术就直接划走,真正的好票哪需要这样大张旗鼓宣传?"
五、专业力量助力权益维护
如果您也遇到:
✓ 付费服务与宣传严重不符
✓ 推荐标的频繁出现大幅亏损
✓ 客服态度缴费前后判若两人
不必忍气吞声!专业团队可帮助分析个案情况,制定有效维权方案。记住: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把握黄金时效!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