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服务与宣传差距大?资深股民亲述维权退费全过程
"老师推荐的股票又跌停了!"广州股民陈先生(化名)盯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手指微微发抖。这已经是他加入某持牌投顾公司"至尊VIP服务"后,连续第三只暴跌的"金股"。回想起三个月前业务员信誓旦旦承诺的"85%胜率""专家一对一指导",他苦笑着摇摇头:"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多留个心眼..."
一、甜蜜陷阱:从免费荐股到高价服务升级
去年10月,陈先生被拉入一个名为"价值投资交流群"的微信群。群里的"王老师"每天分享涨停板截图,时不时抛出几句"明天有内部消息票"的暗示。起初陈先生并不在意,直到看见群友接连晒出盈利截图——"跟着老师操作,一周赚了30%!"(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托儿)
"当时就像着了魔一样,"陈先生回忆道,"业务员天天给我打电话,说什么'现在加入可享受6888元特惠价',还发来盖着公章的收益保证书。"在连续心理攻势下,他最终支付了29800元购买"季度金股服务"。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服务缩水三大典型表现
1. "专家指导"变群发消息
签约后,陈先生发现所谓的"首席分析师一对一服务",实际是每天收盘后收到的模板化操作建议。"有次我追问某只股票的具体买卖点,老师竟回复'按昨日策略执行',可昨天根本没提到这只股!"
2. 承诺的调研报告竟是公开资料
宣传时强调的"机构内部研报",实则是从券商APP直接截图的公开内容。更夸张的是,有份标注"绝密"的文件,百度一搜就能找到原文。
3. 风险提示完全缺失
"他们从没提醒过止损位,每次问就是'坚定持有'。"陈先生翻出聊天记录显示,即便个股出现明显破位,投顾仍坚持"主力洗盘"的说法,导致亏损持续扩大。
三、关键证据收集指南
通过专业机构协助,陈先生整理出完整的维权证据链:
- 宣传材料对比:保存业务员发送的承诺收益聊天记录,与服务实际效果对比
- 服务记录分析:统计投顾实际提供的操作建议数量与质量
- 资金流水证明:银行转账记录与合同金额的一致性核查
- 沟通录音:关键通话都保留录音(需提前告知对方)
"最有力的证据是他们发来的收益保证书,"陈先生强调,"虽然盖的是业务章而非公司章,但足以证明存在不当承诺。"
四、专业谈判促成服务费返还
在证据完备的情况下,经过多轮协商,该投顾公司最终同意退还大部分服务费用。专业顾问指出三个谈判要点:
- 聚焦合同条款:指出服务内容与合同约定不符的具体条目
- 援引行业规范:引用《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关于适当性管理的要求
- 把握沟通节奏:避免情绪化表达,始终围绕事实证据展开讨论
"整个过程比想象中顺利,"陈先生感慨,"早知道专业维权这么高效,当初就不该自己硬扛两个月。"
五、给投资者的实用建议
- 警惕"稳赚"话术:真正专业的投顾会强调风险控制,而非夸大收益
- 核实从业资格:通过证券业协会官网查询投顾人员执业编号
- 小额试水:建议先购买最低档服务,验证质量后再考虑升级
- 保存全过程记录:从首次接触到服务终止的所有资料都要归档
"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天天晒盈利的群友,说话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陈先生苦笑道,"真是当局者迷啊!"
如果您也遇到投顾服务与宣传严重不符的情况,建议把握以下维权黄金期:
- 签约后3个月内协商成功率最高
- 即使超过服务期,5年内仍可主张权利
- 电子证据务必及时固定保全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不当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