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顾问夸大收益?三步教你守住钱袋子
"王老师,您上周推荐的股票不是说至少涨20%吗?怎么现在跌了30%还不停?"杭州的李女士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微微发抖。三个月前,她通过某持牌投顾公司的直播课购买了"至尊VIP服务",对方承诺"年化收益不低于80%",现在账户却缩水了近15万。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不少投资者发现,某些投顾机构在宣传时把"可能收益"说成"确定回报",用"历史业绩"替代"未来表现"。当预期落空时,投资者该如何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一、这些"话术陷阱"你中招了吗?
上海股民张先生(化名)向我们透露,某机构客服曾信誓旦旦表示:"跟着我们首席操作,三个月账户翻倍不是梦"。结果缴纳2.8万元服务费后,推荐的股票连续跌停。更让人窝火的是,当初承诺的"一对一指导"变成了群发消息。
常见问题包括:
- 将模拟盘业绩包装成实盘收益
- 用"涨停板"等字眼刺激用户焦虑
- 以"名额有限"为由催促快速缴费
二、维权关键:证据链这样搭建
广州的赵阿姨(化名)成功追回6万元服务费,她的经验值得借鉴:
1. 完整保存聊天记录(包括语音、视频)
2. 梳理资金流水(明确每笔转账用途)
3. 截图宣传材料(重点标注收益承诺部分)
"当时客服微信发来的'保本协议'现在看就是张PS的图片",赵阿姨苦笑道,"好在所有记录都存了云端"。
三、专业团队助力高效协商
通过第三方协调往往能事半功倍。以深圳某案例为例:
- 第1天:提交交易记录、服务合同
- 第3天:专业顾问出具分析报告
- 第7天:机构同意退还部分费用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防坑指南(收藏备用)
- 警惕"免费荐股"到"付费升级"的套路
- 查看从业资格证(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可查)
- 记住:任何承诺具体收益的行为都涉嫌违规
四川股民老刘说得实在:"天上掉馅饼的事,多半是铁饼——接不住要砸穿脚板的!"
如果您遇到类似情况,建议:
①立即停止后续操作
②整理所有证据材料
③寻求专业指导
维权黄金期通常为6-12个月,越早行动越有利。近三个月我们协助处理的案例中,最快3个工作日即达成和解。

本文案例均来自真实维权者经历,为保护隐私已做匿名处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