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几年前,被嘲“矮矬穷”的磷酸铁锂,如今竟把“高富帅”三元锂逼到了墙角。
数据显示,2019年,三元锂电池还风光无限,占据了新车销售的65%,而到了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实现反超,此后份额一路飙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已攀升至82.8%,而三元锂的份额则降至17.2%。

今天的磷酸铁锂,可以说是动力电池界的“逆袭爽文男主角”。但有人就会质疑了,卖得多就能证明它不“普通”了吗?说不定只是因为它便宜呢?还真不是!
磷酸铁这场锂颠覆性的反转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它是怎么把三元锂,一步步“逼到墙角”的?买车到底选磷酸铁锂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
一、从波峰到谷底、再卷土重来
如何用一句话概括过去十年的动力电池市场?答案就藏在磷酸铁锂电池的命运里——完整演绎了一个“王者”从被推翻到再登基的全过程。
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09年。那时,国家启动“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工程,直到2016年,这七八年时间里,磷酸铁锂是市场上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份额一度超过70%。

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新能源车的主力是商用车,这些车最看重什么?成本低、高安全。而磷酸铁锂,恰好就是这么一个“经济适用男”,完美契合需求。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在2016年底到来。一纸新政,把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变成了拿补贴的核心指标。这一拳,正好打在了磷酸铁锂的技术软肋上。而天生能量密度就高的三元锂,借此东风迅速成了车企们的“香饽饽”。

政策风向一变,市场立刻转向:2018年,三元锂市占率58.17%,历史性反超磷酸铁锂的39%;到了2019年,磷酸铁锂的份额更是萎缩到只剩32%,看起来,它好像真的成了一门“过时的技术”。

就在三元锂高歌猛进的时候,一个它天生自带的“命门”——安全性问题,开始逐渐暴露。
随着电动车越来越多,“起火”、“自燃”、“爆炸”这些触目惊心的词,开始频繁冲击大家的神经。人们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了化学性质更活跃、热稳定性相对较差的三元锂。这口“天降大锅”,压得三元锂有点喘不过气。
这时,转机来了!
2020年,比亚迪挥出了那记名震江湖的“刀片电池”。王传福当时那句“要把‘自燃’这个词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底气十足。
刀片电池的妙处在哪里?安全性的基础上,补足了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短板。通过“空间换续航”。虽然刀片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约140-150Wh/kg)仍不如三元锂,但体积能量密度做到230Wh/L,加上成本优势,一下子就把磷酸铁锂从“能用”变成了“真香”。

再加上2020年,补贴逐渐退坡,国家对电池包能量密度的追求也告一段落,反之将安全性提到新高度。这让在性能和成本间找到完美平衡的磷酸铁锂,迎来了真正的春天。
二、实现反超的根本原因
当然,当时三元锂也没被一拳KO,因为它确实有硬实力:
第一,特别抗冻,在零下20度的环境里,三元锂还能释放出超过70%的电量,而当时的磷酸铁锂怕冷,直接对半砍,只剩五成。第二,能量密度高,同样大小的车,能塞进更大的电池包,续航更长;
但后来大家逐渐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先说第一点,2024年底,“汽车之家”搞了一次大规模的极限冬测,把一共50多款新能源车,拉去天寒地冻的呼伦贝尔,测试的环境温度在零下15到零下25摄氏度。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所有参与测试的纯电动车,磷酸铁锂车型的平均续航达成率为46.7%,三元锂车型为46.6%——两者几乎一模一样!这里补充一下“续航达成率”是什么概念,它是按CLTC标称值来算的,比如600公里,达成率46.7%,就说明开了280公里开不动了。
为什么本该有大幅差距的两种电池,在极低温下并没有体现出来呢?
这背后是磷酸铁锂技术的进步。像刀片、神盾、神行者(参数|询价)Plus这样的电池,都使用了改进配方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有些还为电池加装“自加热”功能。磷酸铁锂硬是靠后天技术,弥补了先天怕冷的短板。
再说第二点。由于三元锂像个娇贵的公子哥,一旦过充过放,容易爆燃。厂家也怕它“发脾气”,只好用电池管理系统把它管得死死的,系统默认只充到80%-90%就停止。而磷酸铁锂呢,天生“耐糙”体质,随便满充满放。
结果就魔幻了:同一款车型,磷酸铁锂版的续航580公里,三元锂版的续航650公里,看上去多了70公里,但等你买回家用,每次只能充到90%,约等于585公里,跟磷酸铁锂580公里几乎没差别。

而磷酸铁锂电池的寿命和安全优势是碾压级的。循环寿命高达5000次以上,远超三元锂的2000次;最关键的是安全,热失控时它几乎不起火,而三元锂则会剧烈爆燃,两者差距非常大。
此外,市场一个关键信号已经出现:三元锂=高端的神话,正在破灭。当从100来万的仰望U8,到小米Yu7的标准版和Pro版都开始用脚投票给磷酸铁锂时,就意味着市场的共识已经被改写。
三、总结:三元锂就没戏了吗?
那么,三元锂就没戏了吗?也不是。但它确实从过去的主流,变成了今天的特长生。
它的主战场,收缩到了两个领域:
一是对重量极其敏感的车型:磷酸铁锂想长续航就得堆料,车重轻易超3吨,对于高端/豪华电动轿车、高性能电动车、以及长续航旗舰车型,三元锂仍是首选。
二是部分高端混动/增程车:今年开始,增混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将开始往400km以上冲击。因为这类车本身就有两套动力系统,太重了,需要三元锂这种“能量密度高、体积小”的电池来平衡布局。

所以,现在的格局是:磷酸铁锂坐拥天下,三元锂固守要塞。
最后,给大家一个实在的购车建议:
是时候更新我们的老观念了——今天的磷酸铁锂电池,综合实力真的不输三元锂。当其他配置和价格差不多,标称续航差距在15%以内时,我会强烈建议您优先考虑磷酸铁锂版本。它在安全、寿命、实际续航和补能便利性上,会给你带来更多踏实和惊喜。
这个建议的有效期,很可能将一直持续到下一代固态电池量产上车的那天。(文/汽车之家 彭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