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荐股群到维权路:一位股民的投顾服务退费实录
"老师推荐的股票又跌停了!"看着账户里连续三天的绿柱线,上海股民老陈(化名)狠狠掐灭了手中的香烟。三个月前加入的"精英投顾交流群",如今只剩下不断跳动的投诉消息——和他一样遭遇的群友,正自发整理着与某持牌投顾机构的往来记录。
一、温情陷阱: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牛股"
老陈的遭遇并非个例。去年初,他在某财经直播间被"加入VIP群获取涨停股"的弹幕吸引,添加了自称某持牌机构分析师的微信。对方发来的历史战绩截图显示,推荐的20只个股中有18只实现超额收益。"当时就想,这种专业服务花点服务费也值当咯。"
随着59800元的"至尊版服务"付款到账,老陈陆续收到十几份《投资建议书》。但实际操作的7只标的中,5只出现大幅回撤。"每次询问,老师都说'主力洗盘'、'加仓良机',结果越套越深。"当他提出暂停服务时,对方又推荐了"更高级别的首席策略团队",要求追加36800元服务费。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违规操作常见的"三件套"
通过梳理近年来的公开调解案例,这类纠纷通常存在以下特征:
- 服务承诺变形记
从"一对一指导"变成群发消息,所谓"量身定制"的投资组合与普通客户完全一致。杭州的周女士(化名)发现,她收到的《资产配置方案》连前页的客户姓名都未修改。 -
风险提示走过场
虽然合同中有风险告知条款,但业务员在推广时频繁使用"预期收益""历史回报"等表述。广东投资者阿强(化名)提供的录音显示,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年化低于30%我们全额补偿。" -
服务缩水连环套
初期频繁联系营造专业形象,待服务费到账后响应速度明显下降。多位投资者反映,所谓"24小时在线顾问"经常数日不回复消息。
三、维权路上的关键转折
当老陈在第三方平台看到类似投诉后,他开始系统整理证据:
- 保存全部聊天记录(特别是收益承诺内容)
- 导出全部交易记录与服务协议
- 统计实际服务与宣传的差异点
"最庆幸的是当时留了个心眼,把直播间'100%胜率'的截图保存了。"老陈后来才知道,这类夸大宣传正是监管部门重点规范领域。
四、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通过朋友介绍,老陈联系到专注金融维权的小羊团队。在专业人士指导下:
1. 梳理出服务协议中的7处条款争议点
2. 比对宣传材料与实际服务的11项差异
3. 计算出合理范围内的服务费调整方案
"没想到他们连投顾资格公示信息都帮我们查好了。"经过15个工作日的协商,老陈最终挽回了大部分损失。
温馨提示:如果您近年购买过投顾服务,且存在服务内容与承诺不符的情况,建议尽快整理相关证据。专业团队能帮助您更高效地与机构协商,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注:本文案例均来自公开调解信息,人物均为化名。投资有风险,选择服务机构需谨慎核实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