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滑坡,似乎看不到尽头。
近日,日本官方发布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1月1日,日本国民人口为1.2065亿,较上年减少90.8万,降幅为有统计以来最大。
自2008年以来,日本本土人口已连续16年下降,总体减少近700万人,相当于“消失”了两个大阪市。
作为最早遭遇生育危机的国家,日本不可谓不重视,视之为“国难当头”,不吝砸钱,过去20年累计投入66万亿日元(约3.2万亿元)。
大规模发钱,全方位“催生”,日本为何没有遏制人口下滑趋势?
01
人口16连降,日本已经“麻”了。
日本人口下降不是新鲜事,但能连续16年下降,没有任何反弹,放在全球也不多见。
就在刚过去的2024年,日本出生人数(68.6万)创历史新低,但死亡人数(近160万人)创下新高。
少子化、老龄化双向夹击,日本人口持续减少,并不令人意外。
然而,“少子化”只是问题的一方面,“老龄化”才是更大的现实。
人总要老去,只要老龄化保持在高位,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即使生育率强势反弹,也不足以扭转负增长局面。
作为全球最老的国家,日本中位数年龄达49.4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约为29.6%。
你能想象,一个国家三分之一都是高龄老人,而年轻人越来越少。
更麻烦的是,日本的人口负增长是全方位的,就连大城市也不例外。
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只有东京都还在增加,其他所有地区都在下滑。
作为首都,东京都人口突破1400万人,东京都市圈人口超过3000万人,再次诠释“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朴素铁律。
然而,东京之外,一些地区人口已经跌破百万大关。作为一级行政区的鸟取县,人口只剩下52万,陷入“消失”危机。
由于人口减少,日本平均每年关闭400多所中小学校,全国有超过一半的私立大学招生未能满员。
一些学校被改成了农业休闲公园,还有地方把学校的游泳池改造成水族馆,专门饲养乌龟。
人口下降,一系列连锁反应都会陆续到来。
02
真金白银发钱,到底有没有用?
虽然人口16连降,但日本并非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就是在东亚,也仅排在倒数第三。
2024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为1.15,创下1947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低水平,远低于2.1的正常世代更替水平。
总和生育率,指的是一对夫妇平均生育孩子的数量,只要超过2,才能保持总人口规模不变。
如此之低的生育率,自然没法维持人口世代更替,但在亚洲,日本并不算最低,隔壁的韩国已经跌到0.75。
事实上,经历“失去的30年”,加上低欲望社会、超单身社会等思潮蔓延,日本生育率能够保持缓慢下行,已属不易。
这可视为大力刺激生育的结果。退一步讲,如果没有真金白银砸钱,日本生育率早就跌到1.0以下。
事实上,前些年日本总和生育率一度反弹到1.45,但最近几年又出现下滑走势,说明政策面临边际递减的困境。
这也说明,刺激生育远比限制生育困难,生育具有巨大的代际惯性,政策只能对冲下滑的速度,而难以逆转。
然而,如果没有政策,没有真金白银的补贴,恐怕连当前的人口格局都无法维持。
在日本看来,生育率再次下滑,只能说明国家级催生的力度还不够,于是更进一步砸钱。
一边是扩大发钱的范围,构建从出生到大学的全方位补贴体系,0-18岁平均补贴总额352万日元(约16.4万元)。
今年4月1日,日本出台新政,三孩子女将享受国立大学学费全免。
在此之前,在日本生娃有一次性补贴,0-3岁有育儿补贴,幼儿园到高中学费全免,。
另一边是诉诸“单身税”,全民补贴生娃家庭。
近日,日本推出了“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向所有人每年征收2400日元-12000日元(约120元-600元)税费,用于补贴育儿家庭。
这或将成为许多国家的常态。
03
同样面临“低生育陷阱”,为何欧美人口还在增长?
日前,欧盟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人口达4.504亿,创下新高,比上一年增加107万,连续4年正增长。
在欧盟27国中,19国人口增加,8国人口减少,其中德国、西班牙创历史新高。
低生育,是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共同的产物,全球几乎所有发达国家概莫能外。
哪怕欧盟育儿补贴更为可观,自然人口仍在负增长,真正逆转形势的是移民。
2024年欧盟死亡人口482万,出生人口356万,合计自然增长-126万。
与此同时,欧盟2024年净流入移民数为230多万,填补了自然人口下降的损失。
然而,东亚国家普遍不欢迎移民。
儒家文化圈天然强调民族同质性、集体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加上移民,会冲击本土劳动力市场,更不用说潜在治安问题。
这些年,哪怕是曾对移民敞开大门的欧美国家,也在逐步“右转”,美墨边境筑起高墙,欧洲加大边境管理。
当然,无论哪一个国家,对于高收入、高技术的移民,都持欢迎态度。
哪怕不能开放入籍,也普遍发放长期签证,从而催生全球“抢人大战”。
过去一年,在日居住的外国人大增35万,总数达377万人,创下11年来最大增幅。
当本土人口负增长无法逆转,日本移民政策转向,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