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号公司实控人坐不住了


作者丨乔清

编辑 | 吴玮

近期,九号公司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数据:实现营收117.4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76.1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12.42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08.45%。

值得关注的是,九号公司仅用半年时间便已突破去年全年的盈利规模。但就在这份亮眼成绩单出炉之际,九号公司实际控制人,却反常地启动大规模减持计划进行套现操作。

不久前,九号公司连续发布公告,5家由实控人控制的外资股东计划转让1438.89万份存托凭证,占总股本的2%,转让价格为54.79元/份,套现金额超过7.88亿元,这一举动与亮眼的业绩形成了反差。

01

事实上,九号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依托电动两轮车业务的快速扩张。

根据九号公司财报数据,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达68.23亿元,同比增长101.7%,占总营收比重高达58.1%。

奥维云网统计显示,九号公司以99.5%的销量增速在头部品牌中领跑,中国区销量达239万台,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0.2%跃升至2024年的4.4%。截至7月,九号公司累计出货量突破800万台,从700万台到800万台仅用64天时间。

虽然九号公司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但过度依赖单一业务的隐患正逐渐浮现。

公开资料显示,电动两轮车业务为九号公司贡献了将近六成的营收,若此领域需求下滑或者竞争趋于白热化,其整体业绩将遭受重大影响。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中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超4亿台,市场正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行业销量预计达5000万台,但增速已从2020年的近30%回落至不足5%。

此外,传统厂商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不断蚕食九号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像雅迪、爱玛这类企业采取“智能化下放”策略,把无钥匙启动、APP控车等功能配置到2000元价位的车型上,这对九号公司依赖高溢价盈利的模式构成了直接冲击。

在渠道建设层面,九号公司虽已在中国区域布局了超过8700家专卖店,不过相较于雅迪所拥有的超4万家门店规模,二者之间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在下沉市场中,由于产品售价偏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九号公司的市场渗透能力。

2024年,九号公司电动两轮车的平均出厂价格高达2774元,约为雅迪1485元的两倍。这一定价策略虽为其带来了较高的毛利率,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覆盖范围的拓展。

02

在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九号公司面临的产品质量和监管风险也在累积。

截至9月1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九号电动车”的投诉数量累计达到4293条,投诉内容主要聚焦于售后保障缺失、产品质量欠佳以及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

截图来源:黑猫投诉

此外,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的抽检工作中,九号TDT115Z型号电动车因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被纳入不合格产品名录。

更为严重的是非法改装现象。据银川交警发布的宣教视频显示,九号电摩在私自改装领域颇具代表性,其中对电池、控制器以及电机等核心部件的改装较为常见。

要知道,经过改装后的车辆,其ABS与TCS电控系统会丧失原有功能,由此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正因如此,多地交警已将九号电动车纳入重点整治范围,其中鄄城公安更是专门发布文件,针对九号产品的“飙车炸街”行为展开严厉管控。

而九号公司在渠道管理方面的疏漏,进一步加剧了相关风险。例如,2025年7月,南京一家九号门店因违规加装大容量电池、擅自篡改控制器限速等行为而受到处罚;

2024年11月,位于北京朝阳区的某家九号门店,由于存在非法盖章的,遭到3万元罚款的处罚。这些实际发生的案例充分体现出,九号公司在快速扩张阶段,针对加盟商的管理力度不足,从而给品牌声誉带来了不良后果。

除却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九号公司在研发的投入变化也值得关注。2025年上半年,九号公司研发投入5.22亿元,同比增长49.5%,但占营收比例为4.45%,较上年同期减少0.79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2024年雅迪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了11.47亿元,九号公司则为8.26亿元。当前,整个行业智能化竞争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九号公司研发投入占比的相对降低,可能会阻碍其继续维持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当下,九号公司遭遇着业务结构单一、质量争议不断涌现、监管风险逐步升级等重重挑战,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延续增长态势,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九号公司实控人坐不住了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