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父子卖珠宝,门店超1500家,年入65亿,又要IPO了?


在递表港交所前夕,潮宏基的第二大股东东冠集团抛出减持计划,并很快减持了888.49万股股份。即便按照这期间的股价最低值13.02元/股计算,东冠集团也套现了上亿元。

日前,潮宏基(002345)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冲刺“A+H”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这是国内最早的珠宝品牌之一。1997年,潮汕父子廖木枝、廖创宾创立潮宏基,从百货商场的自营小金店转型,一路成长为超1500家门店的知名连锁品牌,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如今“A+H”盛行,潮宏基也奔向了港股。截至9月25日收盘,潮宏基A股市值为133亿元。

01

潮汕父子卖黄金

潮宏基是中国内地的头部时尚首饰品牌,凭借“创意时尚”的差异化定位和一系列国潮设计出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从细分领域的时尚珠宝市场情况来看,按销售收益计算,潮宏基2024年在中国内地众多珠宝企业中名列第一,实现1.4%的市占率。

潮宏基的成功,要归功于廖氏两代创业者。

创始人廖木枝与潮宏基的故事,要从中国珠宝业的草莽时代说起。1958年,廖木枝出生在广东汕头的一个普通家庭,其所在的村子几乎都以黄金加工为生。1972年,长子廖创宾出生。1989年,本应读高二的廖创宾选择辍学,随父踏入黄金代工行业,父子俩游走于黄金原料供应商、代工厂和黄金首饰商家间,赚取原料和加工的中间成本。

但到了1993年前后,广州、深圳等地出现一批港资、台资黄金加工企业,潮汕地区的加工作坊逐渐失去竞争力。

1995年底,廖氏父子承包了汕头工艺集团的黄金首饰加工车间,把目光放在珠宝与K金首饰设计上。K金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相比传统黄金,其硬度更高,容易造型。

1997年,潮宏基正式成立。比同乡李氏兄弟打造的周六福,以及福建人周宗文创立的周大生还要早几年。

但在起步之初,珠宝行业国货势力微弱,港资品牌占据更多市场,廖创宾早早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决定走出粤东地区。

首先是从百货商场的自营小金店代卖转型,父子俩在东北地区和江浙地区上线品牌专柜,并且自己掏钱装修,自此改变了行业的卖货模式。

这在当时中国珠宝市场还是老牌港资品牌天下、内地品牌多以代工和仿制为主的情况下,颇为冒险,因为设计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远不如直接仿制容易。

2000年,潮宏基确立了以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2003年,潮宏基又孵化了新锐设计师品牌“VENTI梵迪”。

终于在2010年初,潮宏基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A股首家时尚珠宝公司。这一年,廖创宾38岁。

上市后,公司开始外延拓展,将触角延伸至箱包领域,2014年完成对女包品牌“FION菲安妮”100%的股权收购,2015年投资跨境电商“拉拉米”17%股权,2016年参投“更美”“思妍丽”,进入美容健康领域,2022年携手力量钻石共同创建运营培育钻石珠宝品牌Cëvol……

02

共拥有1542家线下珠宝店

潮宏基的销售网络采用“自营+加盟”双模式。截至6月30日,潮宏基共拥有1542家线下珠宝店,销售网络包括在全国200多个城市的201家自营店和1337家加盟店。公司还另设四家海外门店,包括一家位于马来西亚的自营店、一家泰国的加盟店,以及两家柬埔寨的加盟店。值得注意的是,加盟店占比高达86%,可见加盟模式是其渠道扩张的核心抓手,不过也侧面反映出公司对加盟渠道的较高依赖度。

从股东结构看,潮宏基在香港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廖木枝、林军平、廖创宾为一致行动人士,分别直接持股约0.07%、0.01%、3.04%,并通过分别拥有约51.5996%、9.1653%、8.2042%股权的汕头潮宏基投资持股28.55%,合计持股约31.67%,为单一最大股东集团。

财务方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潮宏基收入分别约为43.64亿元、58.36亿元、64.52亿元及40.62亿元,整体呈增长态势;同期,净利润分别约为2.05亿元、3.3亿元、1.69亿元及3.33亿元。

从收入结构看,珠宝业务是其核心业务,报告期内,潮宏基的营收主要来自珠宝(包括时尚珠宝、经典黄金珠宝及其他)的销售,营收占比分别为89.3%、89.5%、91.3%及93.6%。此外,潮宏基此前耗资收购的销售手袋等业务,对营收的贡献十分有限。

其盈利能力近年也在下滑。报告期内,公司整体毛利率由2022年的29.3%一路降至2024年的22.6%,2025年上半年为23.1%。其中,时尚珠宝毛利率从2022年的34.5%持续滑落至2024年的27.6%,再到今年上半年的26.8%。

销售渠道方面,自营和加盟代理的毛利率分别为31.57%、17.25%,皆不及上年同期。另外,2024年的财报中,潮宏基对菲安妮有限公司进行了约1.77亿元的商誉减值计提,若剔除商誉减值影响,公司当期归母净利润为3.5亿元,同比下降5.11%。

按潮宏基所言,公司当年收购菲安妮有限公司时形成了11.63亿元的商誉。收购后,其对菲安妮品牌形象、产品和门店进行升级改造,但整体进程不及预期,于是在2018年、2019年、2022年、2023年分别计提减值,合共4.8亿元,若算上2024年则计提规模达到6.58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股价上扬、谋求二次上市的过程中,潮宏基的大股东们却择机减持。8月1日,潮宏基公告,截至2025年7月31日,其第二大股东东冠集团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共计88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即便按照这期间的股价最低值13.02元/股计算,东冠集团也套现了上亿元。

减持公告引发市场担忧,公告发布当天股价下跌6.42%。

潮宏基今年以来股价不断上扬,从1月3日的5.47元/股上涨至最高18.18元/股,截至9月26日,潮宏基股价仍有14.96元/股,年内涨幅接近160%。

这其实不仅是潮宏基一家如此受到青睐,今年6月,另一家由潮汕人创立、业务模式与潮宏基相似的周六福在港交所上市,其上市之后,股价也由24港元/股上涨至9月15日的49.74港元/股,上涨幅度也超过107%。由此也可见,潮宏基的股价表现,与市场情绪有所关联。

尽管黄金最近屡攀新高,黄金珠宝这一市场竞争依然激烈。按照招股书显示的“中国内地珠宝企业在

珠宝市场销售收益市占率”,潮宏基仅排名第九;在黄金珠宝市场排名第八。招股书亦直言,“我们身处的时尚消费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无法维持竞争力,我们的销售、溢利及未来增长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不过从市盈率的角度来看,潮宏基则显得过于“突出”。可供对比的是,截至9月15日,老凤祥滚动市盈率在16.3倍,周六福则是28.7倍,潮宏基则为45.7倍。

03

宝格丽、卡地亚起诉,潮宏基出海遭遇挑战

根据招股书,潮宏基此次港股IPO募资拟用于海外业务扩张,包括计划于2028年底前在海外开设20家自营店,在中国香港设立公司国际总部等。

2024年潮宏基开始布局海外,截至2025年上半年,潮宏基在海外有4家门店,相较于周大福、六福珠宝等早已在海外市场布局的竞争对手,其国际化起步较晚,缺乏海外市场运营经验。

更值得注意的是,冲击港股布局海外之际,潮宏基在知识产权领域也经历多起诉讼,包含被国际奢侈品巨头宝格丽、卡地亚母公司历峰集团起诉。

据潮宏基2025年半年报披露,2024年7月,宝格丽股份有限公司因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设计侵权纠纷向北京西城区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公司及子公司广东潮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潮宏基珠宝有限公司连带赔偿其各项经济损失共计500万元(包括公证费、代理费、翻译费等),案件尚未作出一审判决。

2024年9月,历峰国际因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设计侵权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苏州中院判决潮宏基股份公司及潮宏基珠宝有限公司共同赔偿经济损失共计500万元,广东潮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担300万元的连带赔偿责任。

在2025年6月,苏州中院裁定将历峰国际的起诉案拆分为两案审理:手镯产品争议由苏州中级人民法院审理,项链产品争议由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法院审理。其中,手镯产品争议案已经在2025年7月25日迎来一审判决,潮宏基方被判共同赔偿历峰国际100万元,广东潮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40万元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项链产品争议案件目前则尚未有开庭信息传出。

尽管目前相关案件仍在审理中,且所涉赔偿金额相对有限,但这些纠纷暴露出潮宏基在原创设计积累和国际知识产权规则适应方面的短板。这类法律风险在海外市场,不仅可能带来直接的财务损失,更可能影响品牌形象、渠道合作意愿乃至市场准入资格。

潮宏基此次IPO,把“国际化”作为关键的增长故事,如何将资本势能转化为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品牌力,是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也将是其“出海”故事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考验。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潮汕父子卖珠宝,门店超1500家,年入65亿,又要IPO了?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