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11月21日,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如约揭幕。本届车展集中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成果,呈现中国为全球汽车产业革新提供的“中国方案”。同期,汽车之家邀请了上汽大通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糜莹展开深入交流,一起聚焦创新,共话行业未来。
今年商用车市场总量持平,但结构性变化明显,核心驱动力是新能源的崛起与占比提升。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已达26%,相比乘用车仍有巨大空间。糜莹透露,今年1-10月大通累计交付近8万台,实现12%的持续增长。而增长的核心动因来自新能源产品,其中大拿系列是绝对主力,同比增长高达150%。

上汽大通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糜莹
以下对对话实录(精编):
汽车之家:本次广州车展上汽大通启用了全新品牌标识,官方强调这是从核心内涵到价值创造的深度进化,该如何理解“价值创造” 的含义?
糜莹:大通明确提出了“成为全球轻型商用车领导者” 的品牌愿景,全新标识也应运而生。标识外层的圆圈代表全球化布局,下方两个相连的 “人” 字形,象征大通以技术与生态为核心支撑,上方的 “人” 字形则代表大通与用户携手向上的积极姿态,这是 “众辉标” 的核心寓意。本次展台上呈现的核心产品、技术(如鸿图超级商用电动架构),以及 8S服务、铃驹运力平台,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态体系的核心。

汽车之家:要实现这一宏大愿景,具体会有哪些行动层面的转变?
糜莹:首先,大通在轻型商用车领导品牌的道路上已稳步前行。大家都知道,大通虽是一个仅有十多年历史的年轻品牌,但已连续多年稳居中国轻客市场第一品牌的地位。我们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续购率与转介绍率高达30% 以上。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我们也获得了全球用户的青睐,在澳洲、欧洲、美洲等市场均实现万辆级销量规模。
汽车之家:能否介绍一下目前大通商用车的整体市场表现?包括轻客系列和大拿系列,核心增长引擎是什么?
糜莹: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商用车市场,整体总量基本持平,但结构性变化十分明显。最突出的特征是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最新数据显示,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已达26%。相较于乘用车接近 60% 的渗透率,商用车市场仍有巨大增长空间。而今年市场能保持一定增长,核心驱动力正是新能源的崛起与占比提升。
对大通而言,1-10月累计交付近 8 万台,实现了 12% 的两位数持续增长。增长的核心动因来自新能源产品,大拿系列是绝对主力,该系列同比增长达150%。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这也是我们能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关键所在。
汽车之家:新能源轻客相比传统燃油车,核心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糜莹:大家对轻客的认知,本质上是将其作为“创富工具”,它在用户的 TCO(全生命周期成本)上具备与生俱来的优势 —— 使用成本更低。如今,无论是给电池充电还是换电,都变得愈发便捷;同时,社会化平台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创富机会,比如我们推出的铃驹运力平台,再加上日益完善的二手车服务方案,这些都是新能源轻客带给用户的核心价值。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一个明显趋势:不仅物流市场的新能源化已成为主导,通勤用车、改装定制市场的新能源占比也在持续提升。举个例子,在改装车市场,咖啡车、宠物洗护车等场景本身就有强烈的用电需求,尤其是车载供电需求,这正是新能源车型相较于燃油车的差异化优势。
汽车之家:大拿系列进军大VAN 市场后,对大通商用车的战略布局有何意义?后续会有哪些配套支持?
糜莹:大拿系列上市即聚焦“冲刺事业、助力创富” 的核心定位,其明确主张是 “多一座、大一方”。“多一座” 指的是,相较于多数车型的两座布局,我们额外增加一个座位,让用户疲惫时能休息,或需要帮手时可多带两人协同;“大一方” 则体现在空间的极致利用率上 ——实现最大 “得房率”,大拿系列的内部空间可达 9 方,且不影响其在城市道路的穿梭通过性。
同时,大拿系列还提供了更大容量的电池选择,搭载宁德时代83kWh 电池,CLTC续航里程500km以上,这对于通勤、改装定制等市场的用户高阶需求来说,无疑是重要支撑。除了“多一座、大一方”,更充足的电量与更长的续航,将全面满足用户多样化场景需求。
汽车之家:近期大VAN 市场增长迅速,您认为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糜莹:第一,用户需求驱动。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呈现“由小到大” 的趋势,从微面(4-5 方车型)到 6-8 方车型,新能源化进程逐步推进。随着电池技术与整车制造水平的提升,新能源车型已能满足更大吨位、更大空间的使用需求,与用户实际需求的匹配度越来越高,这是市场增长的核心基础。
第二,技术可实现性提升。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到这一赛道,带来了更成熟的技术解决方案,共同做大了市场蛋糕。
第三,政策推动助力。今年的以旧换新政策,有效驱动了存量燃油车用户向新能源车型转换,进一步加速了市场增长。
汽车之家:当前轻客市场竞争中,以上汽大通为代表的传统巨头稳扎稳打,同时也有更多新品牌入局,未来大通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针对竞品冲击有何应对策略?
糜莹:首先,市场蛋糕做大、声量与容量同步提升,对行业而言是好事,这意味着我们能争取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而大通始终站在新能源这一核心趋势上。
其次,大通的核心优势在于“金牌用户” 的口碑背书。这些用户在换购、续购时,或是向身边人推荐时,更愿意选择自己用过且认可的品牌,这是我们的重要护城河。
再者,商用车用户的需求不止于“买”,更关注购车后的出勤率、附加价值与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大通在这方面已形成成熟体系:铃驹运力平台已覆盖上千个服务网点,能为用户提供租赁、转租、货源对接、平台入驻等支持;售后网络则能提供上门服务、夜间服务,最大限度保障车辆出勤率,提升用户使用效率。这些优势是新进品牌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 即便他们关注到这些需求,搭建完善体系仍需时间与大量投入。
汽车之家:售后服务确实是大通的一大优势。
糜莹:是的,这也是我们应对市场竞争的关键底气之一。
汽车之家:本次车展大通全球首发了无人驾驶车型,能否介绍一下这两款车型的亮点,以及未来的商业化落地规划?
糜莹:本次我们发布了无人驾驶“双子星”——RoboVAN 无人物流车与 RoboBUS 无人客车,均基于鸿图超级商用电动架构打造。其中,RoboVAN 已开启商业化试点,在南京物流园区与京东、顺丰开展合作,同时也在自有园区完成了一定规模的场景化试运行与里程积累;RoboBUS 则非常适合园区接驳、景区环线等封闭场景运营。


除了鸿图架构带来的动力、空间、智能优势,这两款产品本身已具备较高成熟度,不仅完成了多场景适配,还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运营数据与行驶里程。
汽车之家:今年1-10 月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达 53%,其中燃油车、纯电、插混车型的占比约为 5:3:2。您如何预判明年商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
糜莹:目前商用车市场的新能源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当前行业整体不到30%,而大通的新能源渗透率已达 4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商用车用户的运营场景多样,对续航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有的用户是定线运营,单程50 公里、往返 100 公里,一天跑 3 趟总里程 300 公里;也有用户的线路单程 400 公里,往返达 800 公里。因此,商用车新能源化最先在物流市场实现突破。
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多样化新能源解决方案的推出,才能进一步推动渗透率提升。比如增程、混动等技术路线,能解决部分用户暂未选择新能源的核心痛点—— 例如东北、西北等文旅热门区域,受气候因素影响,需要差异化的产品解决方案;西南文旅市场的部分线路,因路况条件和里程需求限制,新能源化进程较慢。
因此,未来商用车市场除纯电之外,必将有更多元化的新能源解决方案落地,推动整体渗透率向50% 以上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