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客服连哄带骗签了电子合同?剖析合同漏洞并以此为突破口
"老师,这个服务真的能保证收益吗?"
杭州的王女士(化名)至今还记得,去年夏天某持牌投顾机构的客服用甜美的声音向她承诺:"我们的VIP策略胜率85%以上,跟着操作三个月翻倍不是问题"。在对方反复强调"现在签约立减2万"的催促下,她迷迷糊糊通过手机签署了电子合同,支付了6.8万元服务费。
联系 小羊维权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一、电子合同里的"文字游戏"
当王女士发现推荐的股票连续亏损时,翻出合同才发现暗藏玄机:
- 模糊的责任条款
合同用"可能""力争"等词汇替代具体承诺,实际条款写着"不保证投资收益",与客服口头承诺完全不符 -
隐蔽的自动续约
小字注明"服务期满自动续约",王女士根本不知道需要主动取消 -
夸大的服务内容
宣传的"一对一专属服务"实为群发消息,所谓"首席分析师"竟是刚毕业的实习生
"合同第4.2条写着'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策略',这就给了他们推卸责任的借口"——资深维权顾问分析道
二、这些细节可能成为突破口
我们梳理近三年类似案例,发现以下合同漏洞出现频率最高:
漏洞类型 | 出现比例 | 典型表现 |
---|---|---|
服务内容不符 | 72% | 宣传"量身定制"实为模板化建议 |
费用条款模糊 | 65% | 隐藏二次收费项目 |
退费机制缺失 | 58% | 仅约定"特殊情况"可退费 |
风险提示不足 | 49% | 未用显著字体标注投资风险 |
四川的刘先生(化名)就是典型案例:
"签合同时根本没注意那个'特别提示',他们故意把字体调得很浅,后来才知道所谓'预期收益'根本不作数"
三、这样做提高协商成功率
- 立即保存所有沟通记录
- 微信/QQ聊天记录(不要删除任何对话)
- 电话录音(部分省份需提前告知)
- 宣传页面截图(重点保存收益承诺内容)
- 对照合同找关键点
- 查看是否有"冷静期"条款(部分机构会隐藏该条款)
- 核对付款账户与合同主体是否一致
- 检查电子签名流程是否符合《电子签名法》要求
- 专业话术示例
"根据合同第X条,贵司未履行XX义务,现要求终止服务并协商解决方案"
"我方保存了2023年X月X日的通话录音,与合同第X款存在明显矛盾"
四、特别提醒
最近出现新型套路:某些机构会要求投资者先签署《和解协议》才同意退费,但协议中往往包含"不得再次主张权利"等陷阱条款。遇到这种情况务必谨慎,建议先咨询专业人士。
如果您也遇到类似情况:
- 服务效果与承诺严重不符
- 发现合同存在不公平条款
- 机构拖延处理退费请求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法律声明: 若您在近五年内认为投顾公司存在不当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服务成功后收取合理费用,不成功不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