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仅上半年,就有接近90家村镇银行因被吸收合并或被收购而退出市场,减少速度明显快于往年。6月,工商银行获批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将其改制为中央大街支行,这标志着国有大行首次参与“村改支”项目。
业内人士指出,“村改支”“村改分”等合并措施不仅显著增强了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还通过将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纳入资本实力更强的母行风控体系,根治了治理缺陷,实现了运营成本的优化与资源协同效应的同步显现。加速整合与改革化险的推进,将为村镇银行带来风险化解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双重积极效应,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接近90家村镇银行“消失”
监管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末,全国已有8
9家村镇银行完成吸收合并重组,这一数字已接近2024年全年94家的总量,并且远超2023年仅11家的水平。在整合模式方面,“村改支”和“村改分”逐渐成为主要方式。具体而言,村镇银行通过被主发起行吸收合并,转变为支行或分行。从合并主体来看,城商行和农商行是主要参与者,而国有大行也逐渐加入这一行列。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工商银行已获批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设立中央大街支行,全面承接该村镇银行清产核资后的资产、负债、业务及员工。这标志着国有大行首个“村改支”案例的诞生。
据工商银行2024年年报,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成立于2009年12月,由工商银行出资1亿元并全资控股。“工商银行主导的‘村改支’案例,是大型银行积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处置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的重要行动。”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指出,大型银行参与农村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向外界传递出改革化险进程加速的积极信号。
“按照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推进村镇银行的结构性重组工作。”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不同银行发展战略定位、机构网点布局以及村镇银行持股比例、管理能力不同,对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的策略与措施不一样。
在讨论国有大行是否会持续参与“村改支”时,杨海平分析指出,未来大型银行参与村镇银行改革的案例可能较为有限。原因在于,在村镇银行改革化险进程中,监管部门一直强调主发起行的主体责任。而大型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数量占比相对较少,目前绝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是城商行或农商行。
除了吸收合并,股权增持也成为村镇银行主发起行强化责任落实的重要方式。2025年上半年,多家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通过增持股权,进一步提升了对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其中多起增持完成后实现了全资控股。例如,廊坊银行通过受让自然人股东的股份,将其对滦平盛阳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从43.74%提升至100%。
政策驱动与风险倒逼下的改革加速
当前村镇银行加速整合的背后,是政策驱动与自身风险倒逼的双重因素作用。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作为2025年的重点监管任务,明确聚焦于减量提质与风险出清,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压降机构数量。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统筹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处置与转型发展。此外,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求,坚持农村中小银行支农支小的定位,实施“一省一策”加快农信社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
“政策的关键在于通过重组提升效能,以机构数量的减少换取质量的提升。”杨海平表示,“借助‘村改支’和‘股权本地化’等模式,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基础上,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从村镇银行自身情况来看,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指出,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一定风险隐患。从多家机构披露的数据来看,村镇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大型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下沉,加剧了市场竞争,进一步挤压了村镇银行的生存空间,使其陷入发展困境。此外,村镇银行还存在治理结构缺陷,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失效,尤其是异地发起行“管不到”、本地股东“不愿管”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风险和困境,使其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化险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位银行业从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村镇银行在设立初期,股权结构较为分散,这导致了治理效率低下和风险防控能力不足。而通过主发起行的股权增持或吸收合并,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向“减量提质”转变
随着村镇银行整合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机构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逐渐消失,有市场人士担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是否会因此进一步萎缩?然而,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种担忧并无必要。
“村镇银行的整合并非简单的数量减少,而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化解风险、提升服务,而不是削弱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及性。”
事实上,村镇银行的加速整合和改革化险,将带来风险化解与服务质量提升的双重积极效应。通过吸收合并,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被纳入资本实力更强的母行风控体系,治理缺陷得以根治,运营成本降低,资源协同效应显现。同时,合并重组后的银行可以扩大业务范围,推出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这种改革模式不仅化解了村镇银行的风险,还提升了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杨海平指出,“通过吸收合并,村镇银行的不良资产得到了有效处置,同时治理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从服务质量提升角度来看,董希淼认为,中小银行整合浪潮中,数量减少换来的是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不是简单的网点撤并,而是金融资源从粗放扩张转向精耕细作的战略转型。通过合并重组,银行可以扩大业务范围,推出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从长远来看,这将为农村金融服务注入新的活力。”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通过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还能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