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顾服务偏离轨道:一位股民的维权退费实录
"老师,这支票真的能翻倍吗?"王明(化名)盯着手机屏幕里不断跳动的K线,手指悬在"确认支付"按钮上方迟迟不敢点击。三个月前加入某持牌投顾公司的"VIP实战群"时,对方承诺的"月收益20%"如今变成了账户里触目惊心的-37%。更让他心寒的是,当初热情周到的投资顾问小李,现在连微信回复都变得敷衍起来......
一、甜蜜陷阱:专业外衣下的服务变形
去年冬天,在上海某科技公司工作的王明偶然刷到一则"首席分析师免费诊股"的广告。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添加了自称某知名持牌机构分析师的微信。对方先是准确指出了他持仓股票的问题(后来才知道这是话术模板),随后发来一连串战绩截图:"上周布局的XX科技累计涨幅68%""私募建仓标的提前布局"。
"刚开始确实挺谨慎的,"王明回忆道,"但看到他们办公环境照片、执业证书编号,还有直播间里那些'感谢老师带赚'的弹幕,慢慢就放松了警惕。"在分析师反复强调"最后一次优惠名额"时,他最终支付了29800元的季度服务费。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危险信号:这些违规操作你遇到过吗?
随着服务开展,王明逐渐发现诸多异常:
- 承诺变形记
签约前保证的"每日三支精选标的"变成群发式荐股,所谓的"风控专员"从未出现过。当王明质疑某支推荐股票基本面问题时,顾问竟回复:"要相信专业判断"(后证实该股当月跌幅达42%) -
服务降级陷阱
原定的视频解盘课程被替换成网上随处可见的公开课录像,当要求退订未兑现的服务时,对方立即推荐更贵的"机构通道服务"(收费59800元) -
关键信息缺失
多次索要详细操作记录未果,提供的所谓"成功案例"经查证存在使用模拟盘嫌疑
"最让我气愤的是,"王明苦笑道,"有次我根据他们建议重仓某ST股,亏损后顾问居然说'当时提醒过风险',可翻遍聊天记录都没找到这句话。"
三、破局之道:抓住这些关键点有效沟通
意识到可能遭遇违规服务后,王明没有立即大吵大闹,而是做了三件事:
- 证据固化
整理全部聊天记录(特别是收益承诺部分)、保存服务协议、录制课程视频,重点标注与宣传不符的内容 -
合规性质疑
查阅《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发现该机构存在"未完整保存客户服务记录"(第28条)、"未明确标示风险提示"(第16条)等问题 -
阶梯式沟通
先通过官方渠道理性投诉,在对方拖延时出示证据链,最后表明已向行业协会提交材料(实际尚未提交)
"第七天的时候,他们风控主管突然主动来电,"王明说,"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经过两周协商,最终退还了70%服务费。
四、防坑指南:选择投顾服务的三个黄金法则
- 三查原则
查执业证书(证券业协会官网)、查历史处罚(输入机构名称+行政处罚)、查服务评价(多平台交叉验证) -
风险预警
警惕"保证收益""内幕消息"等表述,正规投顾必须提供《风险揭示书》并双录(录音录像) -
小额试水
建议先购买最低档服务,验证实际服务质量后再考虑升级
微信扫码快速咨询: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认为投顾公司存在服务承诺未兑现、风险提示不充分等情况,建议通过专业途径维护权益。小羊维权团队(158 2783 9931 微信同号)提供证据梳理、协商沟通等全流程服务,成功退费后再收取服务费,最大限度保障投资者权益。
(注:本文案例经当事人授权发布,相关机构信息已做脱敏处理。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