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顾承诺变成"空头支票":一位股民的退费维权实录
"王老师,您上周推荐的股票已经连续三个跌停了,说好的30%收益呢?"杭州的周女士(化名)盯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手指微微发抖。三个月前,她向某持牌投顾机构支付了8.6万元服务费,换来的却是账户缩水近半的残酷现实。
一、甜蜜陷阱:从"免费荐股"到万元套餐
事情要从去年冬天说起。周女士在浏览财经论坛时,偶然看到一个"每日金股"的广告窗口。"当时想着反正不要钱,就扫码进了他们的交流群",她回忆道。群里每天都有老师分享"涨停板秘籍",还有群友晒出盈利截图,看得人心里痒痒的。
"那个李助理私下加我微信,说现在签约可以享受'双十二特惠'。"周女士翻出当时的聊天记录,"他们承诺会有首席分析师一对一指导,还保证'三个月收益不低于20%'。"在连续三天"情感攻势"后,她终于刷了信用卡购买所谓的"至尊VIP服务"。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梦醒时分:当"稳赚策略"遭遇市场寒冬
签约后的实际情况却让人大跌眼镜:
- 所谓的"首席分析师"每月仅通话5分钟
- 推荐股票与群内公开分享的完全一致
- 当持仓亏损时,老师总说"再加仓摊薄成本"
- 要求查看从业资格证时,对方以"公司保密规定"推脱
"最气人的是有次重仓股跌停,老师居然说'最近在忙私募产品没盯盘'",周女士苦笑道。当她提出终止服务时,对方又搬出"股市有风险""服务期未满"等说辞,甚至暗示再交3万可以升级到"机构通道"。
三、维权转机:关键证据的"三板斧"
在朋友推荐下,周女士联系到专业维权团队。专家分析后发现,该投顾公司存在多处违规操作:
- 服务内容缩水:实际指导频率不足承诺的1/3
- 资质存疑:未按约定提供分析师执业信息
- 风险提示缺失:全程未签署风险告知书
"幸亏保留了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周女士特别提醒。这些材料包括:
- 微信对话截图(含收益承诺)
- 服务协议电子版
- 银行流水明细
- 产品宣传页面存档
经过专业团队15个工作日的协商,最终成功挽回大部分损失。
四、防坑指南:三招识别问题投顾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警示信号:
危险信号 | 正常服务特征 |
---|---|
承诺具体收益数字 | 只提供历史业绩参考 |
催促立即付款 | 给予充分考虑期 |
回避资质证明 | 主动公示从业资格 |
上海的老股民张先生有句口头禅:"阿拉炒股的都晓得,真正的好策略就像大闸蟹——要等时候到了才香,哪能急吼吼就上桌?"
五、您的下一步行动
如果您也遇到类似情况,请记住:
1. 立即停止追加任何费用
2. 整理所有书面和电子证据
3. 寻求专业团队协助协商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认为投顾公司存在服务承诺未兑现等情况,可联系专业团队评估维权方案。文中案例经当事人授权发布,具体处理结果因个案而异。
"投资本就像种田,既要看天时,也要选对帮手。"——广东私募大佬陈叔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