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公司夸大收益被套牢?三步锁定违规证据助你拿回服务费
"王老师,您上周推荐的股票不是说至少30%收益吗?怎么现在跌了20%还让我补仓?"杭州的刘女士(化名)盯着手机上的K线图,手指微微发抖。三个月前,她在某持牌投顾公司"金牌策略会"上购买了8万元的投资顾问服务,如今账户却缩水近半。
这并非个例。去年以来,多地投资者反映遭遇类似情况——投顾业务人员在营销过程中过度包装历史业绩,用"一对一专家指导"、"高胜率交易模型"等话术吸引客户,实际服务却与承诺严重不符。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有效维权。
一、这些"话术陷阱"你中招了吗?
上海股民老李(化名)向我们透露,某机构客户经理曾向他保证:"阿拉这个VIP服务年化收益保底60%,过去三年客户平均收益128%咯!"结果缴纳5.8万元服务费后,收到的却是网上随处可见的公开研报。
通过分析大量案例,我们发现违规投顾服务通常存在以下特征:
- 收益承诺绝对化:使用"稳赚不赔"、"100%获利"等表述(《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明确禁止)
- 业绩展示不完整:只展示某段时间的优异表现,回避整体风险
- 服务内容缩水:承诺的"专属投顾"变成群发消息,"量身定制策略"实为模板化方案
二、关键证据锁定指南
深圳的吴先生(化名)最终成功协商退回6.2万元服务费,他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一步:固定宣传证据
- 保存直播间录屏(显示"跟单操作月赚50%"等话术)
- 导出微信聊天记录(含"保证收益"等承诺)
- 留存宣传材料PDF原件(重点标注违规内容)
第二步:比对服务差异
制作对照表列明:
承诺内容 | 实际服务 | 差异程度 |
---|---|---|
每日3支精选个股 | 每周群发10支股票池 | 未达承诺频次 |
止损策略指导 | 仅有买入建议 | 服务缺失 |
第三步:梳理资金流水
特别注意:
- 服务费支付凭证(对应具体服务套餐)
- 指导操作导致的亏损记录(证明服务无效性)
三、理性维权路线图
- 友好协商阶段(3-5个工作日)
携带证据与机构客服沟通,明确提出:"根据《证券法》第160条,贵司在服务推广过程中存在不实陈述,希望能妥善处理。" -
专业协助阶段
如协商未果,可寻求专业团队协助。去年帮助南京张女士(化名)维权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梳理其投顾公司的7处违规操作,最终在12个工作日内助其拿回大部分费用。
重要提示:
- 维权黄金期为签约后1年内
- 电子证据需经公证增强效力
- 避免情绪化沟通,聚焦事实证据
给投资者的真心话
成都的赵阿姨(化名)说得好:"炒股哪有包赚的嘛,那些吹得天花乱坠的,多半要不得!"选择投顾服务时务必:
✅ 核实机构牌照(证券业协会官网可查)
✅ 拒绝任何形式的收益保证
✅ 小额试单验证服务质量
如果您已经遭遇类似情况,记住:沉默等于纵容。收集好证据,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处理。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不当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