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资变"投顾":一位股民与持牌机构的退费拉锯战
"老师,不是说好三个月翻倍的吗?现在本金都快亏掉一半了!"杭州的周女士(化名)对着手机那头突然失联的投顾经理,气得手都在发抖。去年11月,她在某持牌投顾机构交了5.8万元服务费,换来的却是账户里越来越少的数字。这故事听着耳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年,股民和投顾公司之间的"爱恨情仇"。
一、"稳赚不赔"的美丽陷阱
周女士的遭遇绝非个例。去年刚退休的她,在某财经直播间被"每日三支涨停板"的广告吸引,加了自称王老师的微信。"阿拉上海人最讲究稳妥咯,"对方用夹杂上海话的普通话保证,"跟牢我们专业团队,年化80%只是保底收益。"
在连续七天收到"验证实力"的股票代码后,周女士咬牙刷了信用卡购买"至尊VIP服务"。结果呢?第一个月推荐的12支股票,8支下跌超过15%。当她提出质疑时,对方又推荐她升级18万元的"机构通道"服务......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这些"套路"你中招了吗?
通过分析近两年典型案例,我们发现投顾纠纷主要集中在:
- "免费午餐"诱饵
先以"诊股""牛股验证"等名义建立信任,再诱导购买高价服务。广东的梁先生就是被"免费领取翻倍股"吸引,最终支付了9.6万元服务费。 -
收益承诺变形记
虽然明面上不会书面保证收益,但话术里满是"以往客户平均收益""历史战绩"等暗示性表述。 -
服务缩水玩消失
缴费后投顾态度180度大转弯,所谓"一对一服务"变成群发消息,甚至直接失联。
三、维权路上的"神操作"
周女士最初尝试与机构协商,对方却搬出《服务协议》条款:"投资有风险,本公司不承诺收益"。正当她准备认栽时,女儿帮她联系了专业维权团队。
关键转折点:
- 找出宣传材料中的收益暗示证据
- 证明实际服务与承诺严重不符
- 通过合规渠道施压
经过两周协商,机构最终同意退还70%费用。用周女士的话说:"虽然没全拿回来,但总比血本无归强!"
四、你的钱还能要回来吗?
很多股民以为"钱进了别人口袋就要不回来",其实不然。根据我们的经验,符合以下情况的成功概率较高:
✅ 发生在3年内的纠纷
✅ 保留有宣传承诺证据
✅ 服务存在明显瑕疵
✅ 金额在2万元以上
最后提醒:
若您曾因投顾服务产生较大损失,建议尽快收集以下材料:
1. 签约合同及付款凭证
2. 宣传承诺的聊天记录
3. 服务期间的操作建议记录
不要等到机构跑路才行动!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 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您争取最大权益,成功退费后再收费!
(法律声明:本文所述案例均为真实事件改编,若您认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建议通过正规渠道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