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接管”智界,百亿豪赌纯血鸿蒙,奇瑞断腕相随


“听华为的就顺利,不听就遇到挫折”。

奇瑞老总尹同跃的这句话,揭开中国汽车产业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2025年8月7日,深圳。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与奇瑞董事长尹同跃的手紧紧相握,身后大屏亮起“智界2.0战略签约”的字样。

这一刻,中国智能汽车产业迎来最具实验性的变革:华为宣布对智界实施产销服一体化独立运营,奇瑞则押注超百亿资金和5000人研发团队。

但这不是头一遭。

毕竟赛力斯已经是奇瑞的样板。

在华为“接管”问界主导权后,效果立竿见影——新款智界R7/S7开启小订,1小时订单破万的战报刷爆社交网络。

这场看似寻常的车型预售,实则是华为与奇瑞历经两年博弈后,向市场发起的绝地反击。

从智界角度看,这是一场真实的权力重构。

结果也显而易见,华为夺回方向盘,奇瑞则“断腕”相随。

事实上,智界品牌自诞生起就深陷控制权漩涡。

2023年S7上市首日爆单2万辆的盛况犹在眼前,却因工厂搬迁和芯片短缺导致交付延迟,首批车主苦等3个月。

更致命的是内部资源拉扯——传闻奇瑞产能优先支持星途星纪元,智界S7一度陷入“无车可交”的窘境。

但这不难理解。

赛力斯当然做出了样板,一时间风光无限。

不过让奇瑞一开始就纡尊降贵也是不可能的。

毕竟作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最具实力的自主车企之一,奇瑞一直在核心技术方面有着自己的骄傲。

而赛力斯,最初只是一个面包车工厂而已。

所以两个高手的合作,肯定会有波折。

但现在奇瑞眼看着赛力斯继续牛逼,江淮尊界爆单,北汽享界开始销量爬坡,尚界蓄势待发,而智界却半死不活,于是知道该做决定了。

在一场博弈中,必须要有一方率先妥协。

在这方面,余承东占据了几乎所有有利位置。

刚才说了,其他几界都势头良好,智界暂时打不出来,他没那么着急。

退一万步,就算智界最后散了,老余也没啥遗憾。

毕竟他也玩命托举过智界。

比如仅仅是智界S7的三度上市,就能知道余承东在这个牌子上,投入了很多资源。

该做的他都做了,甚至还做的更多,他也只能控制他职权范围之内的事。

所以球到了奇瑞脚下。

这个球怎么踢,要看奇瑞。

而奇瑞也猛醒了。

当奇瑞将智界列为“第一优先战略项目”,甚至暂停星纪元MPV项目,团队转投智界R9研发时,事情就妥了。

尹同跃公开表态:“有分歧时听华为的,意见一致时听奇瑞的。”

独立运作的本质是华为对造车全链路的绝对掌控。

新成立的智界新能源公司虽由奇瑞全资持股,但华为主导产品定义、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所有环节。

在芜湖超级工厂,冲压焊接100%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下线一台车,华为AI质检系统实时监控2000多个质量参数——这套曾用于问界的品控体系,如今成为智界“纯血鸿蒙”的硬件保证。

8月8日开启预订的新款R7/S7,是华为展现技术野心的宣言书:

192线激光雷达+后向固态雷达+4D毫米波雷达全系标配,静态障碍识别率99.6%。

车外语音控制系统实现3米内声控车门/空调。

雪鸮静音增程技术将120km/h车内噪音压至58分贝,堪比图书馆环境。

这些本属于40万级问界M8的配置,被华为暴力下放至25万区间。

当然还有华为ADS 4.0辅助驾驶系统全系标配,这是华为的招牌。

华为的“技术暴力”背后是三年百亿研发的底气。

上海设计中心专攻潮流美学,深圳中心对接华为总部,确保鸿蒙座舱与ADS系统无缝融合,芜湖罗兰小镇研发基地已入驻3000人,对标华为松山湖模式。

接下来,就看智界如何上演爆款模式了。

不过对于华为而言,这也是一场豪赌。

事情显而易见,华为需要在五界棋局中施展资源平衡术。

“做五个界非常非常难,我手里没有那么多资源了。”余承东在5月的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的感叹,道出鸿蒙智行最大隐患。

毕竟华为需要同时托举五颗棋子,而棋盘正在缩小——竞争对手的动作也非常残暴。

但拿到主导权,对于余承东而言,相当于解决了内部协同难题,能一致对外了。

这是余承东擅长的。

毕竟在他主导下,华为终端一度把iPhone、小米等一众对手打得溃不成军。

现在他搞车,连上汽这个以往看重“灵魂”的车企,都主动投怀送抱。

按照这个逻辑,智界有戏。

毕竟智界所在的20万-30万级市场,是最具价值的细分市场,同时也是竞争对手最多、肉搏最血腥的市场。

这就需要余承东这个猛人。

当然,人们相信华为,还在于那套方法论。

因为有三代出精品的华为定律。

多年以来,华为消费业务有一条隐形定律:首代试水、二代纠偏、三代封神。

折叠屏从Mate X到X3的跃迁如此,问界从M5到M7的爆发亦如此。

而今智界正押注第三代产品破局:

初代S7因交付危机成“试错样本”;

R7以亏损换销量(传每辆亏2万)短暂登顶细分市场;

新款双7承载“封神”使命,用激光雷达矩阵和双零重力座椅(123°躺角+加热腿托)同时挑战小米SU7与特斯拉Model Y。

产品矩阵的扩张更显野心。

2026年将推的大型SUV R9轴距达3100mm,增程/纯电双版本对标理想L9;鸿蒙智行首款MPV(内部代号EHV)采用六座+零重力二排,剑指腾势D9——当轿车、SUV、MPV三线成型,智界才有资格问鼎主流。

对于奇瑞而言,让渡主导权并不丢人。

毕竟华为尽管看上去“接管”了智界,但依然“不造车”,所有股权都在奇瑞手里。

但这可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传统车企出让制造主导权换取技术赋能,科技企业则以生态优势重构产业链分工。

智界的独立运作像一场开放式实验。

若成功,华为将验证“技术赋能+品牌共创”模式的可复制性;若失败,则暴露科技巨头多线作战的边界。

但无论如何,当尹同跃说出“听华为的”那一刻,中国汽车产业的权力天平已发生不可逆的倾斜。

对于车企而言,选择其实已经不多——要么华为、要么小米,二选一。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华为“接管”智界,百亿豪赌纯血鸿蒙,奇瑞断腕相随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